沒想到我會念這本書,世界名著[美麗新世界],超級硬的一本書,要不是選了王道還的[生物演化人]我可能一輩子也碰不到這本好書。雖然是很早期寫的書,但是令人印象深刻,多讀幾遍也可能不會很懂,但你會深深地被吸引進入他的世界,在看書的過程中,好幾次感到反胃噁心,什麼樣的劇情設定能如此和我所認知的世界背道而馳,這真是烏托邦嗎?

若我沒有被這個世代的價值觀給深深制約,或許我會覺得[這樣]快樂的世界不錯吧,但是我不免好奇,那樣的違背自然還能算是人嗎?又或只是虛假、無知像個無生命的程式一般,受控制者控制的活著,那如此的我到底是什麼?

前幾章對於那時世代的介紹,真是令人感到無趣,但隨著章節的推演,越演越烈,不是什麼突破性的內容起伏,但是藉由柏納德和約翰的情節,讓人一波又一波的思考,什麼是制約,什麼是社會,什麼是人類? 

 

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在那個時代,能夠寫出這樣的小說,雖是虛構,但卻能讓人如此的感受到他對那時代的絕望,而寫出如此沉重的書,但與其說絕望不如說是懊惱吧。

 10348593_659615657450379_763125034743611080_n.jpg  

書名:美麗新世界    作者:赫敘黎

 

前言開宗明義的提示作者當時所面臨到的困難。

 

綿長的懊悔終是最無益的一種情緒,這是所有的道德家都共有的認識。如果你做錯了,就痛悔一番,然後盡力補償,補償不及的就算了,下次做好就是。絕不要為你的錯失懊喪不可自拔。在泥濘裡打滾絕對乾淨不了。 

只有有關生命的科學才能使人的生命與生活發生關鍵性的改變。物質的科學,只能摧毀生命或使生活變得不可思議的複雜與不適;但除非物質科學被生物學家與生理學家用來當作工具,施用在人類身上,否則它便不能改變人的自然本性與生命用以表現其自身的方式。原子能的釋放是人類史上的一大革命,但並非最後的,與影響力最長遠的革命。

 

內容簡介

此時的新世界,發生在福特紀元632年(約公元2540年)。人類完全由孵育暨制約中心來控制管理。表示這時的人類全由試管中誕生,而非從母體胎生。人類的出生被區分為幾個階級:阿爾法(Alpha)、貝塔(Beta)、甘瑪(Gamma)、德塔(Delta)、埃普西隆(Epsilon),以一些科學符號來分隔。最下層的三個階級為勞動者,連樣貌都省得麻煩,全為一群又一群的孿生子。長的一模一樣,做一模一樣的工作,並且毫不抱怨,也不擅思考。而上層的兩個階級,與其說是知識分子,倒不如說是教科書的實踐者吧,雖操作著需要動腦的工作,但其實不太動腦,因為思考著體制外的東西,是危險、禁止、離群的,但也因此享受著相較於下層階級更自由且縱慾的生活。這時的社會制度井然有序,極度穩定,搭配著蘇麻,人人都快樂,無憂無慮。

 

在如此的世界中,有個阿爾法[柏納德.馬克斯],謠傳當初在製造他的時候,不小心加入酒精,因此使得他身為阿爾法,卻沒有阿爾法亮麗的外型與體格。毫無阿爾法性格的柏納德在表現上特別沒自信,身為阿爾法,卻和其他貝塔的體格相似,因此他有著阿爾法的自尊但卻難以融入阿爾法的社會當中,過著孤獨的生活。日久生厭,開始產生許多反社會思想,但由於自身膽小,時常作出矛盾的行為,時常一下要一下不要,常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因此也不易與他人相處,和女性互動,也不像其他阿爾法視為理所當然。在這種情況下,他唯一的知己是[赫爾默斯.華森],一個因為過度完美而在某時某刻感到極為空虛、寂寞和無助的純正阿爾法,他也因此感到困惑,是否缺少了什麼?  某方面來說,他們兩人是特別的,雖然遵從制約,但也苦於制約,因為在幾百萬次的睡眠教育下,他們視為理所當然。

 

柏納德不甘於同階級的差別待遇,無法忍受漠視與孤獨。某次假日藉由到[野蠻人保護區]為由,帶著極為[氣感]的女人[蘭妮娜]一同前往。進入保護區,看到一個原始部落的各種生活方式,看到一個半為生殖崇拜、半為懺悔自笞的信仰,並認識了約翰和其母親琳達。柏納德在和約翰的對話當中得知其母子為育種中心主任的妻子與兒子,是多麼噁心令人感到羞恥的稱呼,母親、父親、結婚、妻子和兒子,因此希望帶其二人回到新世界,主要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分發到離島從事低階級工作的危機。而[穆斯塔法蒙德]西歐常駐元首,十位世界元首之一,想做一個由新世界夫妻所生的[野蠻人]在新世界中會有什麼情況的實驗,因此就准許約翰母子的進入。藉由野蠻人的出現,柏納德找回了阿爾法應有的尊敬與尊嚴,同時,野蠻人約翰看到新世界的種種,就道出一句:「啊! 美麗新世界!」

 

野蠻人約翰受新世界的秩序和豐饒所吸引,但也苦於自身對蘭妮娜的愛情憧憬。愛上文明女孩的他,在充斥著縱慾與雜交的風氣之下,痛苦得難以自拔。漸漸地,約翰體會新世界中的本質,在其母親琳達因服用大量蘇麻死去的那天,看到一群同樣面孔的[埃普西隆],在病床前對死者不敬,此時的他徹底崩潰,因為完全無法理解新世界人民對於死亡的態度是如此不重視。因此,約翰在新世界中製造了一些麻煩,直到控制者[穆斯塔法]傳喚[柏納德]、[赫爾默斯]和[約翰]。

 

在和控制者的一席對話中,約翰了解到新世界的真相,不管他是否真的了解,他寧願回到原始生活,體驗各式不愉快,儘管老、病、死和各種不好的事物,也不要過著虛假的快樂生活。但因他是個實驗體,他無法和柏納德與赫爾默斯一同前往產生[自我意識]的人所居住的地方,因此他自行逃脫了大都市,在野外過著苦行的生活,因為他認為先前的新世界體驗,已經讓他中毒[文明毒]。但終究逃不過文明的追殺,大批記者的輪番到來與蘭妮娜的再次出現,終究逼的他走投無路。既然無法拔掉文明的毒牙,那就像耶穌一般,以死來減輕罪惡吧! 最後他像個鐘擺,在樑上晃押晃、晃押晃。

brave_new_world_book_cover___growing_humans_by_sunflowerman-d5qru81.jpg  brave_new_world_social_classes_by_qbark-d4ujz5s.png  brave-new-world-linda-by-natalie-burton.jpg images.jpg  o-2013-VITALI-KONSTANTINOV-BRAVE-NEW-WORLD-570.jpg  

 

故事脈絡

第一章到第六章

講述如何社會控制。倫敦中央育種與制約中心的盾型標語:公共,相同,穩定。

開頭沒幾頁就說了,由於要做好社會的好公民、快樂公民,知道得越少越好。因為個別的東西是美德與快樂之源;普遍性的東西只是知識上必要的罪惡。

為了社會進步、社會安定,以各種生物技術控制人的出生成長,甚至胎兒的性狀和數量,和人類熟成的時期,都可以加以控制。在他們還是胚胎時就訓練他們灌輸它們各種[所需]的知識,就定義他們的社會地位,從底層的煤礦工人,一層一層向上定義,最後是新世界的統治者。其中就是以[波康諾夫斯基]化處理,是社會安定的一大功臣,能夠製造一模一樣的孿生兒,最多可製造98個。(我會使用熟成,而不是使用成熟是因為這時的人給我的感覺已經不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生命,是有意者下製造的[東西]。以α、β、γ、δ和ξ分別定義階層,其中以α最高。) 

社會要穩定,就要有穩定社會性,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沒有私密性,沒有獨特性,沒有自由,因為自由是沒有效率的,是可怕的亂源,沒錯,是可怕的。

 

第七章到第九章

講述野蠻人部落的民俗風情和野蠻人的生活習慣。柏納德和蘭妮娜到了野蠻人保護區,其實就是書外生活中的部落生活。野蠻人的氣味,黑皺的面容,不潔的環境,在無文明的洗禮下,仍呈現原始的氛圍,所謂的文明不過只是消毒的藉口。這篇講述到書中現代與野蠻人的老年人差別,經過控制的人們,沒有所謂的年老,都只有年輕的樣貌,看不出歲月的痕跡,通通活到60歲後再直接面向死亡,相較野蠻人的自然衰老,當然無比奇特。

(但自然老化真有比較差嗎?看你著重的是甚麼吧?  或許是我也受到現代價值的制約吧! 哈    但假若一個人沒有親情關係,會失去什麼呢?)

 

第十章到第十八章

講述野蠻人琳達和約翰到了新世界的各種生活,與其說是到了,不如說是回到吧! 由文明人所生的野蠻人,沐浴在原始部落環境下長大,但又時常聽著母親講述新世界的事情,並學會了讀書。而這時的約翰無法理解新世界中的無知和虛假,因為此時約翰的高級思考行為是新世界人無法理解的。那究竟文明是消毒還是中毒?  文明人擁有諸多自由,但卻無法思考,究竟是約翰野蠻還是像嬰兒般的文明人野蠻? 我不知道,每個人自有定見。

(若把一個標準下的人,置入一幾乎相反另一標準,是非常難令人接受的,因為原本的制約太過強大,要灌輸新的制約,是難以承受的。以多數優勢的情況下,少數人持有的標準是難以影響多數人的,少數人盡力的發聲就好像在動物園裡看動物雜耍一般,除了娛樂效果外,只剩不解、困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麗新世界,使用諸多莎士比亞名句,在各個點用得恰到好處,此設計無疑地製出另一齣悲劇。

 

我們的福特,直接從英文[our lord]改成[our ford]

從文中了解他們的神就是福特。可知道完全就是一個不同的時代,以胎生為恥,認為自然方式是浪費社會資源的。對他們而言過去的歷史是醜陋的事實,但這是個反思,不管對誰而言,或許事實往往都不是個好印象。而道德教育,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是很理性的,都是主觀的,從小就教育他們歧視,為了社會秩序而灌輸各種價值觀。 

因為,一但你開始允許用目的性觀點來作解釋而不是統合性思想,你就不知道會發生甚麼結果。這樣的結果可能會讓心靈不安的人的制約被破壞,使他們不在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可能還有另外更高的目標。文中,那目標是在目前的文化環境之外,會讓他們認為生命的目的不是在安樂的維繫,而是在意識的加強與敏銳化,是在知識的增加。就好像一個普通人為了正義,要親自結束一個生命,會因為所受的道德價值觀而懷疑自己的正當性。因此為了社會安定,他們是不允許思想自由的。

 


柏納德,一個身體型態較不同的阿爾法在階級制度下的生活,背景透露著其他階級不同生活方式與制約。這樣真是美好的嗎? 被制約的生活,一生下來就已經被決定的生命,若非是在上層,個人生活將一成不變,永無希望,當然此階級的人可能也不懂甚麼叫做希望。但即使身在上層,若非控制者,其實也是被制約過後才製造出來的,仍然是從小就有價值觀的精神教育。看到現在,其實仍不知控制者是何方神聖,是無任何精神制約的統治者,還是也是被制約過後的某一代? 然而,從這個阿爾法的角度可看出一些本身或許是很正常的問題,但在被制約的價值觀框住之後,就有些那麼的不恰當。作者提到身體的缺點可以導致心力的過剩。而心力的過剩也可能產生有意的孤獨,進而造成身體上的缺陷或著是人為的無能。或許這是他們身為阿爾法但卻又不那麼完美的無奈。

 

約翰,其相對於文明人深刻強大的思考能力,應該是作者刻意設計的,因為想表達一段情感,若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是無法表達的。就算有了莎士比亞的書本,沒有那個環境,他應當無法理解字中玄機,但作者如此設定,利用莎士比亞的書本,讓約翰有省思,更深的表達和思考能力,也因此加深他對於各種痛苦的深刻感受。

 

書中被傳到與控制者見面的三人,都在群體中是不同的,無法融入的個體也就是孤獨的。其中,當約翰不快樂時,他曾經嘗試模仿耶穌的姿勢,想像被定在十字架上來治療它的不快樂,或許是怪異的,但看到約翰模仿耶穌的行為,不禁讓我思考究竟耶穌是在替眾人受罪,還是只是與眾不同,而忍受孤獨的侵蝕呢?

控制者說:人的天分越高,誤入歧途的力量越大 寧可自己受苦也不要傷害別人,有任何東西在行為上離經叛道而觸怒社會,是會造人社會困擾而不是只有個人。因此,另外兩人,陰錯陽差下擁有較卓越的思考能力,因此為了社會安定,將他們送到外島去[隔離],這或許對他們而言是好的。

 

 

 

在極端的烏托邦中,生活變的一切順遂,沒有任何不快樂,做任何事不需付出代價,沒有忌妒、憤怒、病痛、年老、和安全上的疑慮,那我會是怎樣的活著呢? 還算是活著嗎? 活在虛假的快樂中? 還是這真是真的和平快樂?

 

 

 

下載.jpg  

以下是林林總總的突發性小句子:

最後覺得或許每個人都希望活在自己的美麗新世界吧,畢竟每個人都想成為控制者。

文中作者提到:哲學就是為了我們本能所相信的找牽強的理由,人會本能地相信一些東西,是因為他受到制約,為某些牽強的理由,去相信某些牽強的事物,又為這些相信的東西,去找牽強的理由。

就像我們這一代,一出生就被教育,讀好書是唯一的途徑,若沒有文憑,則可能一文不值,但事實是這樣嗎? 我認為只是順從社會潮流,與其說社會潮流,不如說是政府思想體制教育的敗筆吧,這也是一種思想上,價值觀上的制約吧。

 

神明是不是真的存在? 無人知曉,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是一般人普遍的信仰,就像以前人為了活命,寧願相信風吹草動的樹叢裡可能有猛獸,所以先逃走,這就增加他活下來的機率。神明也是,跟內心安全感有關的事物,就會讓人有一套自然的依託。而當社會穩定時,祂們的法規,是由人為所規定的,神從人得到指示。沒有人知道基督教教義從哪來?一些傳說也是口耳相傳,後人再加以編撰,或許在不同標準下,神有不同的展示方法,但也是人有所依所需,神才會有被依被需的形象,當神明少了人民的信仰,那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人只有在不安,無法掌握的情況下才會不斷的祈禱。

 

要破壞一個穩定的秩序,就是開會,讓一個會議裡出現更多的自我意識,在諸多自我克制下的意識膨脹,越多的不理解、忌妒、野心、慾望和自我膨脹,讓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領導,這個系統是會逐漸崩解的。但若有個強而有力的領導,那這個系統就會順從他的意志,就出現一個控制者,到頭來,只不過又回到一個秩序下。

 

若一個社會是安定的,就不會出現任何英雄。沒有分裂、不安定、敵意的環境,沒有愛人的理由,就部會有英雄,但有時我懷疑這些出頭的人是英雄,還是代罪羔羊? 時勢造英雄,但真的想要嗎? 

 

為了改變而流淚的事物叫做代價。

 

吃了文明是中毒? 那是否代表社會化也就是中毒呢? 

 

 

原本想一章一章打,但有點牽強與乏味,還是統合性分段和最後的隨便打打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薏仁&可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